閱讀版本:作者最終版
或許是因為我已經脫離作者 Orson Scott Card 在自序中提到的「小小孩」(little children) 階段,這次讀【誦亡者】 (Speaker for the dead,一般譯做【亡靈代言人】) 帶給我的衝擊遠比多年前要大;又或許是在美國待上了好一陣子,身為一個異鄉人 (異族人) 在這塊土地上生活,讓我和書中的小豬人 Pequeninos、蟲族女王 Hive Queen 產生某種奇特的連結。因此當我看到 Ender 的時候,他不再是那個拯救人類的大英雄,他反而像個異族人,企圖了解我(族)的語言、社會、生態。
當然,我不是說我討厭人類;幾乎所有關於外星人的故事、設定,如果你去細細品嘗的話,到頭來還是反思人類社會的。
「認同」是【誦亡者】這本小說探討的重點之一。對於來到異國後有強烈認同衝擊的我來說,再次體驗書中人物的經歷就沒有像小時候那麼困難了。而書中許多經典的對話,也讓我再次去思考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例如故事開頭的地方, Pipo 和 Novinha 說:
"....Every person is defined by the communities she belongs to and the ones she doesn't belong to. I am this and this, but definitely not that and that and that...."
想想我們自己不也是用各種方法把自己和別人區隔開來,但又無法脫離某個特定的小圈圈?
故事中段 Ender 和 Pequeninos 的對話:
"...I'll do everything I can," said the Speaker, "but first I have to know you, or how can I tell your story? I have to know you, or how can I know the drink is poisonous or not? And the hardest problem of all will still remain. The human race is free to love the buggers because they think the buggers are all dead. You are still alive, and so they're still afraid of you."
不就跟美國人慶祝感恩節,但他們的祖先卻把美洲大陸的原住民印地安人逼到絕路一樣?(不只一次聽到美國人很無奈地講:我們感謝他們,但我們把他們殺光了。)
以及接近故事結尾,讓我感到有點錯愕的一段,同樣是 Ender 對其中一隻小豬人說:
"...But why does a single piggy in any other forest have to die, just so you can have these gifts? And why would it hurt you in any way, if we also gave the same gifts to them?"
雖然 Ender 在前幾頁才指責過別人不應該在面對異族時顯現出文化優越感;但這樣的訓話不也就像現在的美國政府,扮演著國際警察,把他們的「和平」理念硬套在異國人身上?雖然為了降低戰爭帶來的傷亡,這樣的協議在故事中還算符合邏輯,但我無法苟同這樣一廂情願的直線思維。這也是整個故事裡面我唯一無法「認同」之處。畢竟,我前面說過了,我是站在 Pequeninos 和 Hive Queen 這端的。或許十年後我會再讀一次,又會有不一樣的感想。或許永遠站在雞蛋這一邊,也是會累、會麻痺的。
如果只能和非科幻迷推薦一本科幻小說,Speaker For The Dead 絕對是我目前的首選。因為它不只是一個可圈可點的科幻小說,更是一本探討了親情與愛情、謊言與真相、人與異族、科學與宗教的集大成之作;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充滿了感情的故事。每一頁、每一句都足以觸動讀者的靈魂,讓你把自己投射到書中的角色身上,直到最後一字。
[相關連結]
[1] 本書有非官方中文翻譯版本,譯者為 Alan Krantas (譯有【垂暮戰爭】、【閃憶殺手】等知名科幻作品),連結:卡蘭坦思蓋普恩基地,【亡靈代言人】
[2] Krantas 的心得
[3] 貓昌's 幻想文類中特立獨行的傳教者-Orson Scott Card
[4] 六百 文明的碰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