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0, 2014

債、後人類、亞特蘭提斯 Neptune's Brood (by Charles Stross)


在經歷了不平靜的 2013 年底,生活總算在 2014 年初回到忙碌的軌道,也終於逮到機會把這本擱置了幾個月的書在這幾天掃完。本書越到後面越精彩,個人認為是 Charles Stross 寫過最有意思的一本後人類小說兼未來寓言。

Neptune's Brood 延續 Saturn's Children 中所建構的後人類宇宙:一個人類已經接近第四次滅絕、而機器人散佈在各星系間的宇宙。這樣的設定,一來可以避免深究人類要如何進行星際殖民所產生的麻煩;二來把時空拉展開到光年的尺度,剛好可以「合理」的重新討論「亞特蘭提斯到底怎麼消失的?」這個千年謎題。總而言之,有一堆跟人類很像 (或不像) 的機器人積極的在星系間開拓新殖民地;他們的經濟體系跟我們類似,以債為驅動力,但債的交易因為受限於物理極限 (光速),而發展出了 fast money、medium money 和 slow money 等不同層級的交易工具。然而,有交易就會有非法交易,因而衍生出各種詐騙手法,像是著名的 Spanish Prisoner 或是 419 scam 也有了新世紀的版本:FTL (Faster than light) scam。

主角 Krina Alizond-114 來自有錢的族系,族母 (也就是人格的原始版本) 是富甲一方的 Sondra Alizond。身為一個研究金融舞弊的歷史學家兼會計師,Krina Alizond 的學術生活其實和我們現在的沒啥兩樣:蒐集資料做研究、到各處參加學術研討會、和各地的學者進行交流。但當她發現原本要和她會合進行研究的同族姐妹,在旅途中突然消失,而自己又被神秘的刺客跟蹤,她才意識到自己已經被捲入了宇宙史上最大的詐騙神話-亞特蘭提斯騙局-的漩渦之中。

架構和 Saturn's Children 類似,讀者跟隨著主角的步伐從 A 跑到 B,再從 B 跑到 C;在這過程中穿插著關於這世界運作的法則,以及主角抽絲剝繭、揭開史上最大騙局的橋段,到最後再來個歡樂大結局 (Jubilee 無誤)。拋開步調輕快的劇情,『為什麼亞特蘭提斯會消失?』『為什麼亞特蘭提斯消失?』『FTL 末日機器到底存不存在?』還有最重要的,『債對人類來說到底是什麼?』『如果一切都用經濟學來解釋的話行不行得通?』我想這些才是 Stross 在這個故事中想要傳達的訊息。

本書開場就引用了左派人類學家 David GraeberDebt: The First 5000 Years 的一個段落,加上宣誓意味濃厚的結局,讓整個故事充滿了對當代金融體系 (債務體系) 的批判。甚至說 Neptune's Brood 意圖在喚醒還沉溺在這個泡沫裡的人的良知,同時為 David Graeber 的理念背書,一點也不為過。

讀完這本書後許久,我想起了多年前聽中研院史語所的王道還講到:當歐洲人開始進入大航海時代、去探索各個在大洋中的島嶼時,他們很驚訝,為什麼所有能居住的島嶼上都已經有人類的存在了?這本書,大概就是寫給曾經有過這樣的疑問的人吧!

For everyone, everywhere, who's ever looked at the stars and thought, "I wonder if we could live there?" 
-Charles Stross, Neptune's Brood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Oscar Wilde, Lord Darlington, Act III

Sunday, November 10, 2013

The Human Division (by John Scalzi)

The Human Division [Hardcover Version]

近年來最出色的軍事科幻作品,無疑是 John Scalzi 的 Old Man's War 系列:從 Old Man's War、The Ghost Brigades、The Last Colony 到 Zoe's Tale,讀者逐漸地深入了解『綠戰士宇宙』 (Green Soldier Universe,因為這些重生的老人們被轉移到帶有綠皮膚的年輕身體裡) 中的世界觀;而 Scalzi 也嘗試了從不同角度來描寫人類和外星種族、甚至是人類和人類之間的軍事、政治角力。也因為這系列的成功,Scalzi 注定是要把人類在宇宙中的命運繼續寫下去的。

The Human Division 發生的時間點在 The Last Colony 和 Zoe's Tale 之後,也就是 Colonial Union 因為受到外星聯盟 Conclave 和前 CDF 士兵 John Perry 的影響,被迫和母星地球切割之後的故事。The Human Division 原本是以電子書的形式在 Tor.com 上連載,像美劇一樣共分成 13 Episodes,於今年五月連載完後出版紙本精裝版,並附錄幾段額外的短篇。有別於前作,這次的主角以 John Perry 的同梯 Harry Wilson (CDF 軍階為中尉) 為主,以及他所屬的一個外交團隊,在 Conclave 成立、地球上的人類停止支持 CDF 之後的種種遭遇。這個外交團隊,The B-Team,必須突破人類在已知宇宙中所面臨的困境:異星種族團結起來對抗人類殖民的擴張、母星人力 (戰力) 資源補充不再、以及各個陣營裡暗藏著無數間諜和分離主義者。藉由外交手段,Colonial Union 希望能同時和 Conclave 以及地球達成和平協議。

延續了 Scalzi 一貫的黑色幽默風格,The Human Division 仍舊是每兩三頁就有能讓人會心一笑的梗。除了描寫人類的世界,最令人興奮的則是前作中充滿領袖魅力的 General Gau of Conclave 再度出場;雖然篇幅不多,但絕對能讓讀者更愛這個角色。The B-Team 中,Wilson 中尉的好友 Hart Schmidt 也是個有趣的新角色,在 Episode 10 "This Must Be The Place" 中有段本書最精彩的獨白。Scalzi 很巧妙地藉由這些配角們的故事,讓讀者一窺在 Colonial Union 和 Conclave 以外的世界。

Scalzi 已經簽下了續作的約,大家拭目以待吧!另外,我也在本書的 Episode 8 中客串了一下:


有圖有真相 (謝謝你,史大)

Sunday, September 15, 2013

Ghost Spin (by Chris Moriarty)

差強人意的收尾作

在講讀完本書的心得之前,先來說些題外話。

其一:Ghost Spin 這本書是 Chris Moriarty 的 Spin Series 第三部曲,出版時間一延再延,和前作隔了有六年的時間。等了這麼久,沒想到來美國之後居然發現 Chris Moriarty (她用的是筆名) 就住在我目前學校所在的這個小鎮上、而且和我只有二度分隔 - 我實驗室學長的朋友居然是她的鄰居。2000 年之際我比較喜歡的幾個作家:Richard K. Morgan,現在已經銷聲匿跡一陣子;Charles Stross,不管就作品數量或質量來講,已經是一方之霸;Chris Moriarty,一個超級低調的新銳女作家,居然就在這鳥不生蛋的小鎮上,此處果然地靈人傑。

其二:今年上映的 Elysium (『那個拍了 District 9 的人』的新作) 則讓我想到 Chris Moriarty 這系列的前作 Spin Control:地球和太空站之間懸殊的貧富差距、帶有解放力量的秘密武器...等等,只可惜 Elysium 的強烈 (天真?) 左派傳教意味以及過於歡樂的結局只能說,和 District 9 差了一大截。

若沒讀過前兩部作品,而把這本當作獨立故事來看,應該會非常吃力。幾乎一半以上的角色都是前作出現過的:主角 Catherine Li、人工智慧 Cohen、Syndicate 間諜 Krochow 和科學家 Arkady,還有三部曲中的大反派,UN 頭子 Helen Nguyen。作者有種硬要把這些角色湊進來的感覺,反而徒增劇情的不合理性。至於劇情本身,就不過是 Catherine Li 的千里尋夫之旅罷了;什麼解謎、打鬥、冷硬派偵探元素、乃至於 Chris Moriarty 最熱中的硬科幻,都只能說是雞肋。

這本三部曲的收尾作,唯一特別的地方是用了一些 Sherlock Holmes、Alice In Wonderland、Ada (和 Alan Turing 對應) 等英倫元素 (或許和作者刻意以 Moriarty 作為筆名有所關聯),如果讀者沒有這方面的背景知識的話,有些橋段可能難以下嚥。

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把這本啃完,但其實還滿失望的。不只是故事性大減,本書連編輯上都有很大的缺點 (例如錯字、人物名字明顯錯置等等);只能說不是每個系列都適合湊個三部曲。

Saturday, July 27, 2013

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 (by Robert A. Heinlein)

這個版本的封面畫的是 Rodin 的 Fallen Caryatid Carrying Her Stone

閱讀版本:The Original Uncut Version

Heinlein 的 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 算是這幾年看下來最吃力的一本科幻:它沒有 River of Gods 的文化障礙、也沒有 Dune 的恢弘架構、更沒有 Cryptonomicon 如字典般的厚度;它講的單純是一個在火星出生、長大的人類回到地球的故事,但讀起來就是非常不起勁。最大的原因就是它缺乏故事性;許多政治、宗教、社會的議題辯證都是由很長的對話帶出,常常稍一晃神,就找不到原來的思路了。

故事先從第一支火星探險隊說起。人類的第一次火星任務在船員登陸火星後便失去音訊,直到數年後派出的第二支搜救隊,才順利從火星傳回訊息:一、火星上的確有火星人;二、第一支隊伍所留下的只有其中兩個隊員所生下的男孩 Valentine Michael Smith (Mike),而他在火星上被火星人當成火星人帶大。Mike 隨著第二支隊伍回到地球,開始了他的地球 (美國?) 之旅。

跟一般小說不大一樣的是,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 用很多篇幅從他人的角度來描寫這個來自火星的人類 (The Man From Mars),包含了一開始照護、偷渡他出醫院 (逃離政府掌控) 的護士 Jill、提供他們暫時庇護的退休律師 Jubal 老頭等等,用大量的長對話來描述、討論人類和火星文化、宗教、科學、社會上觀念的差異。這也是為什麼這本書較難令人下嚥的原因。甚至 Jubal 老頭所佔的篇幅還比火星人類 Mike 要多上許多。雖然通常在經過幾十頁的煎熬過後,偶爾會出現幾段令人會心一笑、有所感觸的段子,但枯燥的單向式說教還是令人感到頭痛。

Mike 的形象有如耶穌降世般,是個外觀完美無瑕的美男子,思想單純,且帶有火星人的超能力。在整個故事進行中,我們也可見到他接觸到地球的事務後,漸漸習得人類的想法;最後甚至用傳教的方式來改變人類。(但個人認為火星人的文化應該是比較像佛教的,因此書中的 God 比較像是 Bodhisattva。)

雖然說整本書剔除了 grok、Thou art God (and I am God, and all that thing groks is God)、growing closer、water sharing 等等好像也沒什麼新奇的地方,但現在總算可以想像這本書為什麼在那個年代會被 (某些族群) 捧上天。

延伸閱讀:
[1] Krantas 大的心得
[2] 貓昌的 『永垂不朽的自由人-羅伯特海萊恩』

Sunday, June 09, 2013

Fuzzy Nation 毛毛國 (By John Scalzi)


之前就知道 John Scalzi 有這本 Fuzzy Nation,但一直以為書名裡的 "Fuzzy" 是「模糊」的意思,直到拿到書之後才發現 Fuzzy 是故事中像星際大戰中 Ewok 般的毛茸生物 (封面上那隻);而這本書也算是 H. Beam Piper 以前的作品 Little Fuzzy 的重開機。

簡單來講 Fuzzy Nation 是一個典型的 Scalzi 式、大快人心的故事:萬惡財團在一顆行星上開採礦石,主角以一個旗下簽約探勘者的身分,意外地發現一條價值連城、能讓他往後不愁吃穿的礦脈;同時間他也發現了一群長得像貓、但能用兩隻腳走路的毛茸生物。如果這些生物被判定為智慧生命體 (Raman, Varelse, or Djur?) 的話,根據法令,財團得停止在該行星上的一切開採行為...。想當然爾,財團除了得想盡辦法避免 Fuzzies 被判定為智慧生命,還得用更積極的手段將他們從地表上剷除;而主角因為利益關係也被捲入這場風暴當中。

Scalzi 筆下的主角通常都頗為類似:(黑色) 幽默、聰明、而且富有特殊的正義感。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甚至以為他只是把 Agent to the Stars 裡的人格轉移到這本書的腳色上而已 (包含狗)。但我沒讀過原作 Little Fuzzy,所以沒辦法妄下定論。不像同時期的 Charles Stross,能夠在不同性別、種族的腳色上遊刃有餘,Scalzi 的人物描寫功力似乎仍有所侷限。

也感謝隔壁實驗室的 Alex 借我這本書,終於找到機會能和同好交換藏書了!